1.应严格控制氯离子的含量
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,会在减水剂中加入三乙醇胺、氯化钙、工业盐等,特别是在冬季或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预制构件厂、水泥制品厂等。过量加盐造成的危害不必赘述。有的厂家认为少量加盐可以提高产品的抗冻性和早强性能,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0.06% 的国家标准是合理的。或低标号混凝土中加入少量食盐。
外加剂中的氯盐对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有很大危害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。
A.氯化物腐蚀介质会降低混凝土的碱度,破坏钢筋表面的被动膜。钢筋表面不同部位会产生较大的电位差,从而发生电化学反应,形成阳极和阴极。
B.混凝土中的氯盐在反复潮解和结晶过程中析出的晶体颗粒体积膨胀,会使混凝土开裂,降低耐久性。
C.一般认为,普通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添加量不超过 0.5%。但当溶液的凝固点被氯化钠降低后,未凝固溶液中的氯离子含量会越来越高,即剩余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会大于 0.5%,造成局部腐蚀。因此,在实际生产中,虽然氯离子的含量很少,但可能会在某些部位形成较高的浓度而生锈。此外,与氯化钙不同,氯化钠不会进入水化产物的分子结构中,而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空隙中,容易吸潮,导致混凝土硬化后收缩率增大,对耐久性也不利。
3.碱含量对添加剂的影响
当水泥中碱含量较高时,超塑化剂的作用就会减弱。凝结时间缩短,早期强度增加。如果水泥中的碱含量过高或过低,都会对超塑化剂与水泥的相容性产生不利影响。这可能是因为它改变了石膏的溶解度,从而影响了 C3A 的水化。最佳可溶性碱含量为 0.4% ~ 0.6%(等量 Na2O)。当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严重不良时,应考虑加入一些氨基磺酸盐超塑化剂来代替纳米超塑化剂(或采用聚羧酸系),并适当增加减水组分的总量,以改善产品的适应性。